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仙来居伴奏网

 找回用户名密码
 註@冊
查看: 1283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心情] 擅长偷袭的民族 [复制链接]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UID
264651
帖子
6378
主题
4865
金币
5531
激情
2154
积分
6199
注册时间
2008-6-12
最后登录
2013-2-2
跳转到指定楼层
1
发表于 2012-2-6 09:39:09 |只看该作者 |正序浏览
电影《地雷战》中,日军小队长有一句经典台词,“悄悄地进村,打枪的不要”。这并非凭空杜撰,自古以来特别是明治维新后,日本历次对外战争之所以能抢得先手,往往得益于突然袭击。这种特殊的行事方式,甚至一直延续至今。

制胜“法宝”,屡试不爽

  纵观日本对外战争中,日军似乎有着“先发制人”的偷袭“传统”。
  公元1592(明万历二十年)5月,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命忠于他的各藩部队15万人,挟战舰700余艘,突然经对马岛入侵朝鲜。历经百年战乱中磨炼出来的日军,运用偷袭、强攻等闪电战术,战争初期如入无人之境,2个月内相继占领汉城、开城和平壤;1894年7月25日,日本不宣而战,在黄海丰岛海面伏击中国运兵船队,同时向驻牙山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,挑起了甲午战争;10年后的1904年2月8日,日本海军突袭驻仁川和旅顺港的俄国舰队,却在2天后才正式对俄罗斯宣战。
  历史总是重复地上演。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,日本关东军炸毁铁路,却诬蔑系中方所为。2小时后,日军突袭东北军驻地北大营,许多从睡梦中惊醒的中国士兵来不及着装、拿枪便倒在血泊里。此后6小时内,日军分别向沈阳、长春、宽城子的中国驻军发起攻击,同样未经宣战。1937年7月7日,日军借口寻找失踪士兵遭拒,竟悍然炮轰京郊宛平城。日本人自导自演的2场闹剧,彻底暴露了其鲸吞中华的狼子野心。
  1941年12月7日清晨,由6艘航母组成的日军特混舰队,出动大批舰载机偷袭珍珠港,重创了美军太平洋舰队。而日本陆军的行动甚至比海军还早2小时,其同样以突袭的方式,横扫整个东南亚,短短3个月内就控制了西太平洋大部分岛屿,并把英军从缅甸赶到了印度边境附近。
  二战结束后,日本“先发制人”的偷袭战术在军事上已难有作为,却在和平时期的商战中“发扬光大”,让世界一次又一次瞠目结舌。2005年1月,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日本企业“活力门”的董事长堀江贵文,突然与美国“雷曼兄弟”公司联手,通过场外交易方式收购了日本传媒巨头——日本广播公司35%的股权,一举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。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,震撼了日本政经界,有媒体称:“这是金融界的‘偷袭珍珠港’”。由于该事件向日本传统的社会观念与经济秩序发起了挑战,一度引发民众恐慌,负面影响至今犹在,这就是著名的“活力门冲击波”。2011年3月17日凌晨,日本东北大地震余波未消,趁着欧美炒家安睡正酣,日本ZF突然拉高日元比价,从原先的1美元兑80日元跳到1美元兑76日元,让许多想趁机大捞一把的外国炒家一夜间血本无归。

战术“精彩”,战略“短视”

  二战时,日本将官内部参阅的《统帅纲领》中明确指出,“出敌不意,对于奠定胜利基础和取得战果都极为重要”。其《作战要务令》《海战要务令》也要求部队必须以“旺盛的斗志、神速的机动”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,从而占据主动地位。日军也承认,实施“闪击战”要冒极大风险,能否取胜关键在于“秘密准备,突然行动”。历数日本所发动的诸次对外战争,无一不是经过长期谋划与周密准备,并竭力隐蔽企图,然后选择有利时机突然发难。
  早在1578年,丰臣秀吉就放言要“图朝鲜,窥视中华”,甚至打算远征天竺。为此,他进行了10余载的战争准备——降服诸藩稳定后方,“太阁检地”整顿军力,并囤积了大量军械及可支数年的粮草。而日本在近现代发动的历次战争,也具备类似特点。明治ZF在1875年,就将中国定为假想敌,前后花了20年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扩军备战,特别是派出大批间谍刺探情报;为发动日俄战争,日本做了近10年外交及军事上的准备;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,日本又转而将美国定为头号敌人。按《石原构想》,日本在夺取满蒙后,将用10年时间准备对美作战。历史证明,从“九一八”事变到偷袭珍珠港正好10年。
  为掩人耳目、麻痹对手,日本往往选择最出人意料的时间及地点发动突袭,并辅之以狡诈的欺骗行动。例如,为解除后顾之忧,日本特意将打响日俄战争的时间定在《日英同盟条约》生效后。而仅仅1天前,日本还假意同俄国谈判;关东军挑起“九一八”事变时,正值欧美陷入经济危机而无暇他顾,具体行动时间则选在夜晚;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,同样基于列强忙于欧战及苏德战争已爆发等因素,偷袭珍珠港的时间更是选在了美军戒备最松懈的星期天清晨。而当自家飞机向港内投下炸弹与鱼雷时,日本ZF还在故作姿态地要求与美方交涉。
  不可否认,突然袭击确实帮助日本在战争初期取得巨大优势。旅顺港一战,日本击毁了俄国3艘装备最精良的战舰“列特维赞”号、“切萨列维奇”号和“帕拉达”号。而偷袭珍珠港,日本共击沉美国各式舰艇40余艘、飞机300多架,毙伤美军官兵4500多人,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。
  但无论突袭之法多么神机妙算,却未必总能决定战争的走向。在冷兵器时代,双方力量旗鼓相当时,一次成功突袭或可扭转战局。但到了近现代,再用偷袭方式对付版图辽阔、后劲十足的工业强国已很难奏效。事实证明,仅靠谋略夺取的短暂胜利不会长久,其在绝对实力面前注定是不堪一击的。偷袭珍珠港成功后,日军踌躇满志凯旋而归,却不知美国民众已被唤醒。日本人“卧薪尝胆”10年换来的局部优势仅维持了半年光景,而美国在2个月内就恢复了军舰生产能力,6个月后太平洋战局便发生逆转。以一次近乎“完美”的作战行动开场,最终却在挨了2颗原子弹后无奈投降,所以有评论称,这印证了日本人战术的“精彩”,战略的“短视”。

源起多方,冲动选择

  “突然袭击”与“达成进攻突然性”不同,前者强调的是战争样式,而后者只是一种战术原则。日本的突袭理论具备完整的战略架构,如争夺地区或世界霸权的狂想、速胜计谋和凶狠战法,或者明确以灭亡他国为战争目的等等。为何日本独谙此道,应从日本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社会、经济条件上追根溯源。
  公元734年,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将《孙子兵法》带回日本,并在军中传授。从此,这部兵家圣典在东瀛列岛传播开来。12世纪下半叶“源平争霸”时期,源氏集团大将源义经运用孙武“以正合,以奇胜”的作战思想,在天险“一之谷”夜袭敌军,大获全胜,他因此被称为“日本奇袭战法的开创者”。之后的一系列著名偷袭作战,如桶狭间之战、本能寺之变,甚至改写了日本历史,进而对日本的现代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。
  元军的2次来袭,也给日本武士上了生动一课。1274年,元军第一次登陆时,拘泥古法的日本武士没有半渡而击,而是傻等着对方上岸整顿好队形才交战。发起进攻前,日军也按“老规矩”让武士们一个个自报家门,单骑挑战。但元兵根本不睬这些迂腐的“礼数”,许多日本武士正高喊“我乃……”的时候,便被一箭射死。久经战阵的元军铁骑将日军分割包围后,用强弓、火器猛烈射击,日本武士顷刻间“伏尸如麻”。此役后,领教了蒙古战法厉害的日本人也学会了打仗“不守规矩”。7年后,元军卷土重来时,日军竟主动出击发起夜袭,纵火烧船并趁乱杀敌,取得了不小战果。
  “综合国力较弱”“经不起长期战争拖累”,这是日本打仗力求“速胜”的经济因素。特别是近代以来,日本与许多对手力量相差悬殊,一旦陷入持久战,日本难有胜算。以日俄战争为例,当时俄国有陆军70个师,约207万人;海军有4大舰队,各类舰艇250艘,共80余万吨。而日本陆军现役兵力才13个师团20多万人,海军只有152艘舰船。开战前10年,扩军备战的日本四处借款,外债从2.07亿日元激增到4.35亿日元。虽然最终击败沙俄,但身为战胜方的日本,却因军费浩大欠下一身债。到1907年,日本债务总额较1894年净增10倍,达22.44亿日元,国家财政濒临破产。所以,很早日本统治集团就形成一个共识:要取胜,必须先下手为强!
  发动太平洋战争前,与美国相比,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同样相形见绌。早在1890年,美国工业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。1913年,美国工业产值是日本的30多倍,这一差距直到战争爆发的1941年也没有明显缩小。日本军令部作战课长富田定俊曾判断——美国的造舰能力3倍于日本,战时可提高5-6倍,飞机产量则超过日本10倍。更要命的是,由于资源贫乏,日本主要战略物资如石油及制成品、废钢铁都严重依赖进口,欧美公司控制着日本60%以上的石油市场。既无与美国长期抗衡的实力,又想稳操胜券,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选择就只剩下以偷袭方式“先发制人”了。
  从本质上讲,“突然袭击”是一种非理性的投机冒险行为。日本的武士热衷搞偷袭和暗杀。只要对自己有利,就可以先动手而无须顾及道义脸面,遇到非常时刻容易产生“豁出去一搏”的冲动,而不在乎是非曲直;而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中败北时,又爱认命,觉得“天意如此”。作为一个情绪型的民族,擅长偷袭正是“隐忍”与“奋起”双重性格的典型写照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註@冊


联系微信QQ:5087708 Email:5087708@qq.com
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,仅供试听,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