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册
- 0
- 阅读权限
- 255
- 日志
- 1
- 精华
- 5
- 记录
- 3
- 好友
- 2
- UID
- 55699
- 帖子
- 1109
- 主题
- 112
- 金币
- 13537
- 激情
- 254
- 积分
- 13698
- 注册时间
- 2006-5-8
- 最后登录
- 2024-8-13
- 在线时间
- 97 小时
- UID
- 55699
- 帖子
- 1109
- 主题
- 112
- 金币
- 13537
- 激情
- 254
- 积分
- 13698
- 注册时间
- 2006-5-8
- 最后登录
- 2024-8-13
|
随着一声『玉皇大帝到』,从天上掉下一滴甘露正好落在你的嘴唇上!
你在恍惚中看见了1两黄金。
谈谈怎样写相声(四)
作者:杨振华、金炳昶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、构成包袱的艺术手法
这种艺术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几十种,现在分别叙述如下:
(1)谐音包袱
谐音,就是音同字不同的包袱,或者音字相近而产生的包袱,都是谐音包袱。如《东京客人》:
甲 小赵又一指那日本老太太给我介绍,这就是日本东京民间访华团的叫“京本教
子”。
乙 叫什么?
甲 京本教子。
乙 精粉饺子,好哇,我就爱吃精粉饺子。
原来人家的名字叫“京本教子”而给说成是“精粉饺子”,从“京本教子”到“精粉饺子”,字的声音近似而原意变了。又如《黄鹤楼》:
乙 咱俩唱出黄鹤楼。
甲 黄窝头。
乙 张飞闯帐。
甲 小葱拌酱。
乙 刘备过江。
甲 大饼两张。
乙 三气周瑜。
甲 三条小鱼。
还有《春回大地》里的“你吃饭了吧?”理解成“你脚歪了吧”。《我爱中国》里的“艾斯考包里”,理解成“爱吃烤苞米”等都是谐音包袱,处理的好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。
(2)机辩包袱
也是争辩出包袱,明知不对,还要与人争辩,没理找理,我们通常说的抬扛,就是这个意思。如《好梦不长》里边,有这么一段:
甲 我画的正来劲儿呢,打后边过来一个黑大个儿,抬腿就一脚:“你干什么?”
乙 得!没词儿了吧?
甲 没词儿了?“我画画呢。”“什么画?”“宣传画。”“宣传什么?”“讲卫
生。”
乙 那床单怎么回事?
甲 床单呀,勤洗勤晒。
乙 那裤叉子哪?
甲 那裤叉子,那是裤叉子吗?
乙 那是什么?
甲 那是裙子。
乙 你画的是男的女的?
甲 女的。
乙 女的怎么还光脑袋呢?
甲 呀,光脑袋呀,这没关系,再画点头发不就行了吗?
甲画的本来是裤叉子,但为逃避黑大个儿的追问,没理找理的说了很多的所谓理由,从而出了笑料,这种包袱就是争辩的艺术手法。
(3)比喻包袱
比喻也就是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喜剧效果。《摩登时代》里边的小号加塞子那几句就属于比喻包袱。就是用打比方而产生的笑料。
甲 我给学学这小号加塞子,我学的时候,你闭上眼睛听,跟卓别林一个味儿。
乙 那我要睁眼看哪?
甲 你要睁眼看哪。
乙 卓别林,
甲 ×××。
我学的那个味和电影摩登时代里的前奏曲的小号加塞子一个味儿,这就是个比喻,你闭眼听,一个味儿,睁眼一看就是我学的了。《买伞》里边有这么一段:
甲 小严,给你买把伞自动开的,用手一按弹簧就把伞面弹开,你看,叭!
乙 弹开了?
甲 伞弹开了,把我爱人给崩出去了。
乙 怎么回事?
甲 弹大发了,伞面儿成这样了,噗!我爱人就坐床上了,“哎哟,我的妈,你这是伞
哪!是枪啊!”
乙 你怎么说的?
甲 我说……也不是伞、也不是枪,嘿——喇叭花。
由于质量不好的一把伞,弹出去以后变了形,把伞比喻成喇叭花。这就是比喻手法,比方出的包袱。还有演员表演中的比喻。如《戏剧方言》中:
甲 你看人家那眼珠一动,那叫秋波流慧。
乙 对!
甲 您看我这眼珠一动。
乙 秋波流慧。
甲 瞳仁反背。
这是相对的比喻,还有形象的比喻。
甲 你看人家往那一站像朵花似的。
乙 好看。
甲 我往这一站也像朵花似的。
乙 您像什么花?
甲 干枝梅。
乙 干枝梅啊!
(4)错觉包袱
《油水大》中有这么一段:
甲 ……包办酒席,烟果糖茶,一个电话,全整到家。
乙 他怎么这么大能耐呢?
甲 他是关系广,路子多,那个部门都有人,能一条龙的走后门。
乙 专门能走后门,这位都成专家了。
甲 专家,把钱都嫌他们家去了!
赚家是专家的错觉,从而产生了包袱。《霸王别姬》里有这么几句:
乙 可真有点盛气凌人。
甲 什么叫“生气拧人”?谁拧人啦?我拧你那儿啦?
这也是错觉的艺术手法出的效果。
(5)否定包袱
用否定的语气来结束一句话、一件事而产生的包袱,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。如《垫话》:
甲 您是什么文化程度?
乙 我是小学六年。
甲 那您不如我啦。
乙 这么说您知识多?
甲 我是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、中知人和、明阴阳、懂八卦、晓奇门、知遁甲,运筹帷
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自比管仲,抱膝危坐,笑傲风月,未出茅芦先定三分天
下。
乙 这是您?
甲 诸葛亮。
再如《笑的研究》有一段,也是使用否定这种艺术手法产生的喜剧效果。
甲 要笑你应该这样笑,
乙 怎么笑呢?
甲 应该是:似笑似不笑,似想笑似不想笑,要笑没笑出来,这笑纹在肉皮里含着。
乙 噢,你这一说我明白了,这笑么是似笑似不笑,似想笑似不想笑,要笑没笑出来,
这笑纹在肉皮里含着对不?
甲 对。
乙 哈——我笑不了。
再如《买伞》:
甲 每月四毛钱攒成这个样,真难为你,照这样攒四毛钱那儿够花的。这么着,从下月
起……
乙 给四毛五啦。
甲 改两毛七了。
这也是用否定这种艺术手法出的包袱。按照规律上月给四毛,这月从发展上看,应该给四毛五或五毛,可是却把正常的规律给否了,这就是用否定的艺术手法产生的效果。
(6)拟人包袱
拟人出包袱、就是通过以物拟人的方法制造包袱。如《打蚊子》:
甲 你刚睡着,那蚊子来啦,嗡……
乙 好嘛,这蚊子可够个儿。
甲 这不是学蚊子么。蚊子一瞧是您乐啦,“来呀,这有个肥的。”
乙 这是蚊子说的?
甲 这是我说的。
(7)夸张包袱
夸张,就是夸大的意思,过份强调人物的行为或一些生活现象都属于夸张的手法。如《打电话》罗嗦在电话里噜嗦了半天,最后告诉他的未婚妻:
甲 下车之后,你往对面瞅,从西边数第三根电线杆子,我在那儿等你,好不好?七点
一刻开演,我七点等你。七点钟啊,哎,小王啊,那什么你别来啦。
乙 怎么别来啦?
甲 现在都八点半啦。
这就是运用夸张的手法,夸大强调了打起电话没完没了这一生活现象。在实际生活中,一对情人约会,本来能用一、二分钟说完的话,而一说说了两个钟头,这种现象在相声的表演当中是存在的。它通过夸张的手法,有力地讽刺了罗嗦,取得了强烈的喜剧效果。再如《假大空》:
甲 老万一听?别价,别树我,我树不起来,人家社员背后都骂我,他们都拿我吓唬小
孩儿,有个妇女悠孩子让我听见了:“噢,宝贝,别哭了马猴子来了。”那小孩还
哭,“噢,别哭喽,别闹了,老万来啦。”那小孩当时就不哭了。
乙 这老万比那马猴子还厉害哪!
在“四人帮”时期,象万人恨这样的人物,在我们生活当中是确有其人的,我们把万人恨这样的人物和他的作为呈现在观众面前,使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一番,从而产生了喜剧效果。夸张有动作夸张、语言夸张,在相声的表演当中,都离不开这几种夸张的手法。如《假太空》里的走路,属于动作夸张。《油水大》里油水大主持婚礼时用的罗马教皇味儿,都是夸张的手法。
[ Last edited by 枫叶正红 on 2005-7-2 at 08:13 ]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