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册
- 0
- 阅读权限
- 80
- 日志
- 0
- 精华
- 0
- 记录
- 0
- 好友
- 0
- UID
- 224473
- 帖子
- 144
- 主题
- 36
- 金币
- 148
- 激情
- 140
- 积分
- 162
- 注册时间
- 2007-3-21
- 最后登录
- 2020-6-23
- 在线时间
- 58 小时
- UID
- 224473
- 帖子
- 144
- 主题
- 36
- 金币
- 148
- 激情
- 140
- 积分
- 162
- 注册时间
- 2007-3-21
- 最后登录
- 2020-6-23
|
文学里的母亲
1.焦母(《孔雀东南飞》)
作为一个棒打鸳鸯的典型代表,焦母早已因《孔雀东南飞》而深入人心。焦母蛮,横不近人情,专制,不顾儿子的意愿强行撵人,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家长的代表。
不过若换一个角度看,焦母这么做也并非不爱儿子。也许是她看不上刘兰芝的出身,也许有别的原因,使她一定要撵刘兰芝。但她并非不顾儿子的幸福,她其实为儿子另谋了个娇妻。只不过她没有考虑儿子的感受而独断专行,酿成一场悲剧。她应该说是爱儿子的,但表达方式实在太过强硬了。
2.刘母(《孔雀东南飞》)
这个形象似乎并不太为人所记。从文中只言片语来看,刘母很疼爱女儿,同时也更像一个“三从”妇女。儿子逼迫女儿改嫁时,她也未阻止(否则依她尊重女儿的做法,儿子很难逼妹再嫁)。与她“模范”封建妇女的形象相比,焦母更像一个封建男性。所以说她是爱女儿的,但在那种环境下,她也无能为力。
3.葛朗台之妻(《欧也妮·葛朗台》)
她似极了刘母,却比刘母更不幸。他的丈夫把财产看得比命重,对她也就可想而知了。她隐忍一生,活得像一个影子。这似乎还不够,她还要为她的女儿的一生担忧,一直到死也还在担忧。无论她多爱女儿,也无法使女儿的命运更改。对她而言,活着,只是静静的吃苦,静静的受罪,静静的担惊受怕。也许离开对她更好。
4.瑛姑(《射雕英雄传》)
有谁会亲手了结自己的孩子吗?当瑛姑亲手把匕首插到儿子的胸口,永远地了结了孩子的痛后,她在想什么?不得而知。
回转镜头,话说从前。小说中没有太多描写母子情的情节,只是那段杀子前哄儿子的话太温婉柔情,却也太惊心动魄。这段话读来母爱跃然,却也令人黯然。
分析这种母爱,除了母亲对儿子的感情,瑛姑对周伯通的感情的一部分也爱屋及乌地掺杂其中。面对无望求活的儿子,母亲对儿子的疼爱使瑛姑做出了令人震惊大举动。可细想想,最痛的不仍然是瑛姑吗?
5.祥林嫂(《祝福》)
鲁迅先生为了塑造形象,给了祥林嫂一句“我真傻,真的……”,并给了她悲惨的一生。不过细想一下,在那个年代,这些都是可能的。想想看,一个底层再婚妇女,突然间没了丈夫,生活一落千丈,儿子死于狼口……还要我再说下去吗?
祥林嫂好不容易有夫有子,却因天灾人祸再陷地狱,并在精神上被彻底摧毁,最终死在声声祝福中。文中关于她对儿子的爱全凝在了一句“我真傻,真的……”的悔恨中。因为是写她悲惨的一生,所以母爱部分没有更多描写。但只是这寥寥数笔,就足以写出她对儿子的感情了。
6.史铁生的母亲(《我与地坛》)
(把史铁生的母亲放在这里似乎不太恰当,毕竟前五位母亲出自小说。但她很有代表性,所以……)
看这篇文章时就很为史铁生的母亲所感动。不发一语地站在儿子后边默默地支持儿子,无声地关注儿子,顺其自然地使儿子重新面对生活。这应该叫爱无声吧?若要找关键词,默默付出一定该在首位,“细雨无声”该是对她的最佳评价了。
可惜她没有看到儿子日后的成就就如她对儿子的爱一般无声地离去。但她透过儿子的文章永远地印记在了读者的记忆中。那个在地坛里寻寻觅觅的母亲!
以上六位母亲大多可从中学课文中找到其身影(除了瑛姑),她们来自不同的时代、文化背景。或许大家并不认为她们典型,可是母爱无所谓典型。母爱表达的方式不一样(甚至方法错误如焦母),但核心仍是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。他日再见其它文学作品中的母亲时,不妨对比一下;看见自己的母亲时不妨细想一下。我想,无论何时何地,母爱总不该走样吧?
PS:这是我的作业,拿来让大家看一下,帮忙改改.
[ 本帖最后由 RickyCarter 于 2007-4-9 03:09 编辑 ]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