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仙来居伴奏网

 找回用户名密码
 註@冊
查看: 1584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心情] 重庆红锅苦出身 [复制链接]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UID
264651
帖子
6378
主题
4865
金币
5531
激情
2154
积分
6199
注册时间
2008-6-12
最后登录
2013-2-2
跳转到指定楼层
1
发表于 2012-7-1 10:17:29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常人道,巴蜀人士喜嗜辛辣之物,盖因蜀地气候潮湿,而重庆号称“雾都”,更是湿热界的翘楚。本地人士为了驱寒祛湿,因而多食麻辣火锅之类。这样的观点广泛流传于巴蜀、云贵、湖湘一带,听起来颇有门道,但其实似是而非。  祛寒除湿这类功效到底几许,根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东西,经不起科学推敲。而辣椒这类源于墨西哥的神物,最早也是明朝万历年间才传入中国,此前数千年巴蜀人士可如何过日子?何况一辈子不吃辣椒的主儿,在此地也是为数不少,更遑论同是湿热的江浙、闽粤一带,辣椒传统上都是当盆栽的观赏物儿,与庖厨毫无瓜葛(也就近十年伴随川菜席卷全国才有所改观),难不成彼地人民都是基因突变不怕湿不怕热的超人?
  四川作家李劼人曾考证:“吃水牛的毛肚火锅,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。最初一般挑担子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得,洗净煮一煮,而后将肝子、肚子等切成小块,于担头置泥炉一具,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,盆内翻滚着一种又辣又麻又咸的卤汁。于是河边、桥头的一般劳力朋友,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。各人认定一格,且烫且吃,吃若干块,算若干钱,既经济,又能增加热量……”
  从上文中不难看出,下水这类腥臊之物,不用重口味的调料压住本味,怕也是难以入口。巴蜀之地虽号称天府之国,但终归还是穷苦出身,辣椒不但能盖住下水的恶味,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,让普通的食材变出千般滋味,刺激味觉还能下饭。重庆火锅,便是集此功效之大成者,想象嘉陵江边卖苦力的挑夫走卒,辛劳一天,用手里几个碎钱博得如此佳味的荤腥,又如何不受欢迎?贫下中农的苦出身,让重庆火锅打被发明出来的那天,就注定风华正茂,发扬光大。
  20世纪30年代,重庆城内才出现一家小饭店将火锅高档化。从担头移到桌上,泥炉依然,只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,卤汁、蘸汁也改为由食客自行配合,以求干净而适合重庆人的口味。
  吃重庆火锅,一定是要传统的老火锅,其造型颇为别致:砖砌的农家灶台,贴着泛黄瓷砖,刷上红漆活脱脱一世博中国馆。在四条不太舒服的木凳上坐定,一口黑漆漆的双耳大铁锅坐在火上,锅里除了红彤彤的油汤,还立着一个九宫格。
  火起,半凝固状态的牛油渐渐融化,红汤裹挟着永川豆豉、汉源花椒等数十种调料在锅里翻云覆雨,毛肚、鹅肠、鸭胗花、老肉片、鲜牛肉、黄腊丁、竹笋、苕皮……七碟八碗陆续下锅。一个格子里一种食材,取食方便,便于挑选。
  鹅肠一打卷,立马下到厚厚的蒜泥香油碟中洗个澡,入口麻辣脆爽,一股热气由内而起直抵天灵盖,此时灌一口冰凉的山城啤酒,重庆市民的生活情趣立时涌到脑门。
  正是这样的情趣,让重庆火锅有了宗教一般的魔力。每个食客都有自己心中的圣地,而那些广具知名度的火锅店,一到饭点就打拥堂,火爆脾气的重庆人甚至会因为排队大打出手。为此,一家热门火锅店的老板绞尽脑汁,终用巴蜀式的智慧找到解决之道:高价收购火锅店对门的一家麻将馆,让排队的人先去搓几盘。手中有牌,心中自然就和谐了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註@冊


联系微信QQ:5087708 Email:5087708@qq.com
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,仅供试听,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